半夜突然癢到睡不著,發現蕁麻疹發作該怎麼辦?本篇文章帶你認識蕁麻疹的成因與症狀,教你半夜急救止癢的方式,並深入解析慢性蕁麻疹的治療建議,讓你不再夜夜抓癢,回歸正常生活。
認識蕁麻疹
蕁麻疹(Urticaria)是一種因為組織胺等化學物質釋放,引起皮膚局部膨疹、搔癢甚至灼熱感的過敏反應。根據發作時間長短,可分為:
- 急性蕁麻疹:發作時間少於 6 週,常與飲食、藥物、感染等有關,處理得當通常可痊癒。
- 慢性蕁麻疹:症狀持續超過 6 週以上,常與自體免疫、壓力或不明因素有關,需長期觀察與控制。
蕁麻疹長怎樣?
蕁麻疹常見症狀
- 膨疹:外觀類似蚊子咬,呈膚色或粉紅色,表面輕微鼓起,可能伴隨周圍紅暈。
- 癢感強烈:大多數病人會覺得劇烈搔癢,有些甚至刺痛、灼熱,嚴重者可能影響睡眠。
- 若合併喉嚨緊縮、呼吸困難、嘴唇腫脹等,可能為過敏性休克,需立刻就醫!
物理性誘發型蕁麻疹症狀
某些患者的蕁麻疹是由外在物理刺激誘發,例如壓力、摩擦、溫度變化等,屬於慢性蕁麻疹的一種特殊型態。
- 皮膚劃紋症:在皮膚上用指甲或鈍器劃過後,會在劃痕處出現線狀膨疹。
- 延遲型壓力性蕁麻疹:常見於腰帶、胸罩帶、錶帶等壓迫處,在壓力部位數小時後出現腫塊和搔癢。
- 膽鹼性蕁麻疹:出現細小點狀疹子,遍布胸口、頸部、手臂等處,伴隨明顯癢感。當體溫升高時會出現,例如冬天運動後身體熱起來後產生。
血管炎型蕁麻疹症狀
- 膨疹顏色深、持續時間久:膨疹呈紫紅色或深紅色,常持續超過 48 小時。
- 結束後留下痕跡:皮疹消退後會留下暗紅色紫斑。
- 合併全身症狀:可能出現發燒、關節痛、疲倦等,建議就醫評估是否為蕁麻疹性血管炎。
蕁麻疹原因有哪些?
- 食物過敏:如海鮮、堅果、蛋、乳製品等
- 藥物反應:包括消炎止痛藥、抗生素等
- 感染: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或腸胃炎
- 環境變化:冷熱交替、流汗、陽光曝曬
- 壓力與情緒波動:壓力、焦慮、睡眠不足會刺激交感神經
- 其他特殊誘因:如運動、摩擦、接觸物質(化妝品、金屬)等
- 不明誘因:也就是找不到明確原因的慢性蕁麻疹,這類型佔所有慢性蕁麻疹患者的一半以上。
半夜蕁麻疹怎麼辦?緊急止癢方式
當蕁麻疹突然發作,可以先採取以下方式舒緩不適:
- 冰敷患處:可短暫緩解搔癢與紅腫
- 穿著寬鬆衣物:減少摩擦刺激
- 避免搔抓:抓癢會導致皮膚破損或加重紅腫
- 遠離可能的過敏原:如新接觸的食物或保養品
- 保持心情平穩、避免過度緊張
若有反覆發作、症狀加劇或影響睡眠的情況,建議儘早就醫,由皮膚專科醫師評估是否需進一步治療。
蕁麻疹怎麼治療?
急性蕁麻疹的治療方法
- 找出可能的誘發因子
通常發病前數小時至兩天內,可能接觸到過敏源或刺激物,例如:
- 最近吃的食物(如海鮮、堅果)
- 藥物(常見如止痛藥、抗生素)
- 昆蟲叮咬或皮膚接觸到某些化學物質
- 使用抗組織胺藥物
多數急性蕁麻疹可透過短期服用抗組織胺緩解。建議依醫師處方服用,避免自行停藥或過量攝取。
- 必要時輔助其他藥物
若出現嚴重搔癢或腫脹,可能需短期使用類固醇或腎上腺素注射(例如過敏性休克時),須立即就醫。
- 注意觀察
急性蕁麻疹通常在數日內緩解,若超過六週仍反覆發作,就可能進展為慢性蕁麻疹,需更深入治療。
慢性蕁麻疹的治療方法
確認與避免誘因
醫師會詢問患者過去 2~3 天的生活細節,包括:
- 食物、藥物、環境變化
- 是否曬太陽、穿緊身衣、洗熱水澡
- 是否使用特定保健品、藥物
若找出特定誘因,避免接觸通常可大幅改善病情。
服用抗組織胺
現在新一代抗組織胺藥物除了抗過敏,也有穩定免疫反應、降低皮膚敏感的效果。治療建議每日固定服用,並持續至少一至兩週觀察療效,切勿因初期未改善就任意停藥或換藥。
免疫抑制劑或免疫調節劑治療
針對長期服用抗組織胺,但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,這時可以考慮以免疫抑制劑或免疫調節劑治療。
不建議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
使用雖然短期效果好,但副作用大,一旦停藥容易反彈惡化,因此若非緊急狀況,不建議列為常規使用。
調整生活習慣、改善體質
除了透過藥物治療,還可以搭配日常生活習慣的調整來改善,包括:
- 穿著寬鬆透氣衣物,避免長時間壓迫皮膚
- 維持充足睡眠與規律作息,減少情緒緊繃與壓力
- 避免刺激性食物(如辛辣食物、酒精)
慢性蕁麻疹治療推薦群英楊麗珍黃景昱皮膚科診所
對許多患者來說,慢性蕁麻疹就像反覆響起的鬧鐘,癢、腫、紅總在你最不想面對時出現。與其靠意志力忍耐、四處嘗試偏方,不如正視它、系統性治療它。如果你已經歷持續六週以上、反覆發作的蕁麻疹,歡迎預約群英楊麗珍黃景昱皮膚科診所,讓專業醫師陪你找回穩定生活!